365be体育入口关于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的规定
2020-04-20 10:13  

为使学院各专业制定的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做好系级的顶层设计、合理设定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基于专业认证和学校的要求,就本学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作如下规定。

. 培养方案修订小组

1. 领导小组

培养方案修订由学院经理总负责,公司党委书记对培养方案对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思想政治进行负责,具体工作由教学副经理负责执行。

2. 工作小组及成员

根据系和专业,分别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两个工作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各骨干教师担任组员。

3. 审核小组

由教授委员会主任和公司党委书记担任审核小组组长,组员由教学委员会委员组成。教学委员会负责审核培养方案的内容,公司党委书记负责审核培养方案的思想政治方向。

二、修订周期

根据每年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结果,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召开会议,总结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达成度,记录在册。每四年(或根据学校安排开展)汇总进行修订一次,中间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以进行微调。

三、工作程序

1. 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小组组织实施培养方案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总结分析评价结果。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流程见《365be体育入口培养目标评价实施办法和流程》(附件1)和《365be体育入口毕业要求评价机制和实施办法》;

2. 在评价结果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要求基础上修订专业的培养目标;

3. 在评价结果、培养目标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基础上修订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包括分解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并绘制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矩阵表(矩阵表1;

4. 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在和全系老师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完善课程体系及各门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矩阵(矩阵表2)。课程体系制(修)定详见《365be体育入口专业课程体系制(修)订及评价实施细则》(附件2)。

5. 根据各课程学分及对指标点支撑程度情况等基础上确定其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重系数矩阵(矩阵表3)。

6. 各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后形成的新的培养方案需邀请校外专家不少于三名进行评审,其中至少一名是企业专家。

四、审定执行

新制定或修订的培养方案应详细说明制订或修订的依据、原因及内容,经学院教授委员会审核、公司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后报学校教务处批准执行。

 

365be体育入口(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20191210

 

 

 

 

 

附件1

培养目标评价实施办法和流程

基于专业认证要求,为实现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需要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达成度,特将评价小组的组成、评价内容和评价流程等作如下规定。

、培养目标评价小组

1.负责人

总负责人:学院经理

执行负责人;教学副经理、员工副经理

专业负责人:系主任

2.小组成员

评价小组成员由专业骨干教师若干名和辅导员共同组成,负责培养目标评价具体工作。

评价过程中邀请部分教师代表、毕业生代表、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代表及外部专家等参与。

二、培养目标评价内容和方法

培养目标评价包括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和达成评价。

  1.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

评价内容:培养目标是否符合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培养目标是否符合所属学科发展变化的需求;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需求;是否符合专业自身的办学资源与条件、是否符合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专业领域、职业特征、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期望。

评价方法: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座谈法与访谈法相结合。

  1. 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

评价内容:检验毕业生毕业5年后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取得的成就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培养预期。

评价途径:毕业生工作能力是否达到相应的职业水平,胜任单位工作;综合素质能否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否具备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沟通表达能力,是否具备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知识与能力;是否具备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与其他同类学校毕业生的竞争中是否具备竞争优势等。

三、培养目标评价的实施办法

1.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实施办法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实施办法见表1

1  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评价主体

评价周期

相关要求

培养目标是否符合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需求、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调查研究、 座谈会

用人单位、校外专家

21次调研+不定期座谈

调查样本数每次不少于20个;

座谈次数每两年不少于1次。

培养目标是否符合所属学科发展变化的需求

问卷调查、 座谈会

校外专家、教师代表

21次调研+不定期座谈

调查样本数每次不少于10个;

座谈次数每两年不少于1次。

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

问卷调查、 座谈会

校外专家、学 校相关部门

41 次调查+不定期座谈

调查样本数每年不少于10个;

座谈次数每两年不少于1次。

培养目标是否符合专业自身的办学资源与条件、是否符合专业的培养定位

培养方案评审会、座谈会

集团相关部门、教师代表

41 次评审+不定期座谈

座谈次数每两年不少于1次。

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就业情况

问卷调查、 座谈会

毕业生问卷调查、 座谈会

每年1次调研+不定期座谈

问卷调查回收样本数不少于50%

座谈次数每两年不少于1次。

培养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专业领域、职业特征、 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期望

座谈会

在校生

不定期座谈

座谈次数每两年不少于1次。

 

2. 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实施办法

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实施办法见表2

2  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

评价活动

评价方法

评价主体

评价周期

相关要求

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自评与他评

毕业要求评价、问卷调查、座谈会

毕业生(应届与往届)、教师、员工、家长、企业或用人单位。

2 1 次问卷调查+不定期座谈。

调查样本数每年不少于50%

座谈次数每两年不少于1次。

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的综合评价

问卷调查、 座谈会

企业或用人单位、毕业生。

2 1 次问卷调查+不定 期座谈。

调查样本数每年不少于50%

座谈次数每两年不少于1次。

用人单位毕业生满意度 评价

问卷调查、 座谈会

企业或用人单位。

2 1 次问卷调查+不定期座谈。

调查样本数每年不少于20个;

座谈次数每两年不少于1次。

 

培养目标评价结论的计算方法

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和达成度评价用1-5分来表示,1 分表示非常不认同;2 分表示不认同;3 分表示基本认同;4 分表示认同;5 分表示非常认同,每项评价结果大于4 则判定为合理。将用人单位、毕业生、毕业要求支撑和应届毕业生等几个评价来源的数据按3项培养目标逐个作加权平均,即:

其中,i{123}GV EVGRVSV分别为毕业生反馈的打分值、企业反馈的打分值、毕业要求反馈的打分值和应届毕业生反馈的打分值;NGNENGRNS分别为毕业生反馈、企业反馈、毕业要求反馈和应届毕业生反馈的数据总量。系数为各评价来源数据占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达成度评价的权重。

五、评价结果应用及持续改进

4年(或根据学校要求的时间间隔)评价小组根据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的调查和评价情况,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达成性统计分析报告,反馈给专业负责人,为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专业负责人组织专业教师理解消化评价结果,对于不合理和达成度不高的部分,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提出改进措施,修订培养目标。对于达成度高的部分,进一步凝练形成专业特色,体现在新的培养方案中。

 

 

 

附件2:

 

365be体育入口

专业课程体系制(修)订及评价实施细则

为规范本学院各专业课程体系制(修)订过程及评价方法,特制定《365be体育入口专业课程体系制(修)订及评价实施细则》。

一、专业课程体系制(修)订的原则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课程体系设置应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能有效支撑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符合学校对专业课程体系制(修)订指导性文件的要求,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并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二、专业课程体系制(修)订的组织机构

1负责人

总负责人:学院经理。

执行负责人;教学副经理、员工副经理。

专业负责人:系主任。

2小组成员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专业负责人及教师代表、毕业生代表、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代表及外部专家等。

三、课程体系制(修)订的周期

专业的课程体系制(修)订与培养方案制(修)订一同进行,一般为4年修订一次,每年可以做少量调整。

四、专业课程体系制(修)订程序和评价方法

专业课程体系制(修)订的程序见图1所示。

专业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关联度矩阵评价方法:以前4届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为依据,结合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以及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获得的任课教师、行业与企业专家意见,分别从课程体系设置能否满足行业人才培养要求、能否支撑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是否符合学校要求、是否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能否体现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最终由系主任完成课程体系评价意见汇总及其分析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经学院教授委员会审议、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并上报学校教务处审核并执行。

1  专业课程体系制(修)订程序

 

五、专业课程体系制(修)订及持续改进

在专业培养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或社会需求等发生变化时,需通过调整专业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以满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课程体系支撑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如果经过评价、分析,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不理想是由于支撑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的,应改进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在通过调查、专家走访、用人单位走访等方式发现课程体系不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时,需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关闭窗口